肝病指南與臨床實踐 內容簡介
《肝病指南與臨床實踐》共分 12章,包括肝病基本診斷方法、感染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遺傳代謝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膽汁淤積性肝病、肝衰竭、肝硬化并發癥、肝細胞癌、肝移植患者的評估、肝移植后的內科管理等內容。本書適合從事消化肝病、傳染病專業的臨床醫師,尤其是基層醫生和處在學習階段的本專業研究生、住院醫師、低年資主治醫師使用。
肝病指南與臨床實踐 目錄
第1章 肝病基本診斷方法
第1節 肝功能評測方法
第2節 肝活檢
第3節 肝生化學異常的診斷思路
第2章 感染性肝病
第1節 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丁型病毒性肝炎
第2節 丙型病毒性肝炎
第3節 戊型病毒性肝炎
第4節 肝膿腫
第5節 肝寄生蟲病
第3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1節 自身免疫性肝炎
第2節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
第3節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第4節 IgG4相關性膽管炎
第4章 脂肪性肝病
第1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第2節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第3節 急性妊娠脂肪肝
第5章 遺傳代謝性肝病
第1節 威爾遜病
第2節 遺傳性血色病
第6章 藥物性肝損傷
第7章 膽汁淤積性肝病
第8章 肝衰竭
第9章 肝硬化并發癥
第1節 腹水
第2節 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
第3節 肝腎綜合征
第4節 肝性腦病
第5節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第6節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
第10章 肝細胞癌
第11章 肝移植患者的評估
第12章 肝移植后的內科管理
肝病指南與臨床實踐 精彩文摘
第 1節 自身免疫性肝炎
1.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種病因不明、由免疫介導、累及肝實質的慢性復發性肝病;以反復轉氨酶異常、高免疫球蛋白血癥、自身抗體陽性、女性易患和并發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 3-1-1、表 3-1-2)為特點,如不治療,大部分患者*終進展為肝硬化、肝衰竭。該病的診斷需排除其他病因的肝疾病,并結合臨床、生化、免疫學和組織學的特征性表現(表 3-1-3)。
表 3-1-1 AIH流行病學特征
世界范圍發病,無種族差異歐洲白種人及北美人發病率*高既往報道亞洲黃種人發病率較低,近年我國 AIH檢出率呈上升趨勢有顯著性別差異,女性易患,男女比例約為 1∶4(1型)、1∶9(2型)各年齡組人群均可發病
青春期( 15~24歲)和女性絕經期前后( 45~64歲)為高峰;男性發病高峰年齡介于 50~70歲
表 3-1-2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關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干燥綜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乳糜瀉甲狀腺功能亢進( Graves病)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肺纖維化尿崩癥心包炎原發性腎上腺功能低下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多腺性綜合征自身免疫淋巴管增生綜合征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發熱性脂膜炎惡性貧血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類風濕關節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白癜風多發性肌炎色素性蕁麻疹混合型結締組織病苔蘚樣糠疹及痘瘡
CREST:鈣質沉著、雷諾現象、食管動力障礙、硬皮病、毛細血管擴張;
- 我的微信
- 掃一掃加好友
-
- 微信公眾號
- 掃一掃關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