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副產品 內容簡介
《文明是副產品》作者用獨具見識,富于想象且細致的考辯和大膽的推論,從外婚制農業文字紙張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這些人類早期的很偉大發明,來思考人類文明的產生。人類的文明很大程度上是“副產品”造就的,不是有直接用途的那些東西造就的。事實上,人類文化寶庫里的大多數東西,沒有實際用處。沒有實際用處的東西要比有直接實際用處的東西的知識含量大得多。無用之學很后才有大用處。
文明是副產品 目錄
第一章 外婚制的起源
一、跨世紀學案
二、群婚與一夫一妻制的古典爭論
三、靈長目的體征與婚配方式
四、走向一夫一妻制的原因
五、置身族群中的一夫一妻家庭
六、外婚制解釋之一:搶婚
七、外婚制解釋之二:體質
八、外婚制解釋之三:性傾向
九、外婚制解釋之四:保護內部秩序
十、性傾向與法律
十一、違規者
十二、目的與副產品
第二章 農業的起源
一、農業起源,文明之天問
二、難與采集說再見
三、起源方法論
四、定居與人口增長
五、天賜圣米
六、相互馴化
七、階級、市場與宗教
八、粟與稻
第三章 文字的起源
一、兩千年定義之爭
二、陶符不是文字
三、泥籌與泥版
四、貞人與甲骨文
五、象形文字與聲借
六、字母誕生的歷史
七、漢字演繹的過程
八、論辯與文字
第四章 造紙術的起源
一、蔡倫傳與紙的定義
二、蔡倫之前的“紙”字
三、蔡倫之前的紙張
四、漂絮說的重新解釋
五、語言學與樹皮布
六、人類學與樹皮布
七、樹皮布與蔡倫
第五章 雕版印刷的起源
一、印章
二、石刻
三、佛印
四、誰先
五、馮道與監本
第六章 活字印刷的發明
一、中國:被邊緣化的活字發明
二、韓國:印漢字不走雕版路
三、傳入還是字母使然
四、鉛字支配印刷世界
五、王權與市場
第七章 文明與副產品
一、生物進化與文化進化之異同
二、產生文化變異的溫床
三、目的論與副產品
后 記
參考書目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文明是副產品 前言/序言
我的模糊記憶尚可,精確記憶很差,腦子里的電話號碼不超過五個。對往事中一些細節的記憶常常超過一同經歷者,但一些個人的大事件,諸如我哪年調入人大、北大,都要查看簡歷才能說出。我感覺,作為學術概念的“副產品”很早就扎根我頭腦中。卻是在拙作《文明是副產品》完稿后,整理舊作《代價論》時,才發現書中赫然記錄著這一思想的萌芽:
如果像杜爾凱姆所說,最初開始分工的人們并不是為了增加財富,如果像費孝通所說,族外婚初行時人們不會認識到它會增加種族體質上的優勢,就可以說“財富的增長”、“體質的增強”只是人們抱著另一目的做出的行動的副產品。既然一個行動會有其始料不及的積極的副產品, 也就當然可能有其始料不及的消極的副產品,即我們稱之為的“代價”。正是因為人類行動的副產品每每在所難免,又總是始料難及,才使得代價論的建立具有了理論和現實的意義。我們反對目的論絕不是說人不抱有目標,選擇一種手段必是企圖達到一種目標。我們不贊同的是為無生命的事物提出一個它所追求的目標,把一事物形成后發揮的某種功能——很可能是其副產品——說成其產生的原因, 其存在的目的。
- 我的微信
- 掃一掃加好友
-
- 微信公眾號
- 掃一掃關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