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美元 廣場協議和人民幣的天命 內容簡介
1985 年的廣場協議是“二戰”以來國際貨幣合作方面最重要的范例,其直接目的是扭轉美元匯率大幅上升的局面。美元匯率在此前的五年間升值了一倍,美國的貿易逆差也因此被推到了的高點。美國商品價格的競爭力下降在國會中引發了規模空前的保護主義,全球貿易體系面臨崩潰的威脅。因此,廣場協議的最終目的,是避免一場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的貿易戰。
“廣場行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時主要的經濟體,包括法國、聯邦德國、日本、美國和英國在內的五國集團很快達成共識:全球貿易體系處于風險之中,僅有可行的應對策略就是大幅調整匯率。在接下來的兩年里,美元下跌了30%以上,而日元和馬克的升值幅度超過了50%。經過兩年的常規時滯后,美國貿易逆差(以及關鍵的日本貿易盈余)在20 世紀80 年代末收窄了一半。美國國會的保護主義壓力因此消退,沒有推行任何重大的貿易壁壘政策,開放的世界貿易體系得以維系。
中國是廣場協議的主要受益者,其經濟改革始于20 世紀70年代末,并自80 年代非常成功地融入世界經濟。五國集團國家間失衡的加劇,尤其是其他四國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彈,原本可能會擾亂世界貿易體系,從而限制甚至破壞中國對世界的開放,而開放在中國飛速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此外,日元的大幅升值,以及作為匯率調整一部分的韓元及新臺幣的后續升值,都有助于中國相對一些主要競爭對手提升競爭地位。因此,廣場協議糾正的這些失衡,尤其是成功遏制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管理美元》是對廣場協議的起因、談判、實施和早期結果的權威分析。英文原版圖書出版于廣場協議簽署三年后,《朝日新聞》前總編船橋洋一先生,基于對112位廣場會議參與者的直接采訪,分析展示了參與廣場會議各方的實力、決策者間的意見分歧以及促進協作式的經濟一體化的實踐,對各個方面給出了詳細且權威的記錄。
這本書曾獲得1988年吉野作造獎,對于中國應對當下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有重要的現實和參考意義。
管理美元 廣場協議和人民幣的天命 目錄
推薦序
中文版自序
初版序
前 言
第一章 廣場協議
順勢而為
無紙面記錄
干預的政治學
干預過程
陰 影
第二章 銀行家
執行貨幣政策:協調
執行貨幣政策:美國單方面行動
執行貨幣政策:日本行動,聯邦德國行動
貨幣政策協調政治學
第三章 單邊主義的終結:美國
壓 力
可能性的藝術
第四章 日元的政治經濟學:日本
中曾根政治學
大藏省
外部壓力
第五章 聯邦銀行準則:聯邦德國
波恩和法蘭克福
政治文化
歐洲貨幣體系
第六章 東京峰會
加強監督
五國集團對七國集團
沖 擊
七國集團指標體系的政治學
第七章 從兩國集團到三國集團
積極的雙邊主義
日本牌
貝克– 宮澤交易
“德國人的固執”
走向三方體制?
第八章 盧浮宮會議
廣場協議2.0
“近期水平附近”
干預的政治學
實施財政政策
盧浮宮協議之外
第九章 教訓
政策協調的標準
從廣場會議到盧浮宮會議:一個批判性評價
歷史視角
結 論
事件年表
縮寫表
作者采訪的人
檔案文件
致 謝
譯后記
管理美元 廣場協議和人民幣的天命 精彩文摘
五國集團于1985年9月22日(周日)在紐約廣場飯店召開的會議,被視為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方面的一次重要嘗試。會議標志著里根政府對國際經濟政策——特別是匯率政策——放任態度的扭轉,并為五國集團后續的政策協調奠定了基礎。
當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法國和日本的財政部部長、央行行長坐在紐約的談判桌前時,他們的燃眉之急是保護主義和高估的美元。到1985年9月,里根政府“善意忽略”的國際經濟政策造成美元飛漲、利率升高、經常賬戶赤字日趨巨大、美國國會中保護主義持續升溫以及美國貿易伙伴國的嚴重不滿。
廣場會議的公報指出,就眼下的形勢,“主要的非美元貨幣進一步有序升值是可取的”,而且,匯率政策在調整的過程中“應該發揮作用”。五國集團代表表示,他們“做好了更緊密合作的準備,如果這樣做有幫助的話”,這是一個干預市場的明確信號。
五國集團中的美國貿易伙伴將此視為美國在匯率方面的新姿態,并給予了肯定。“美國政府承認其‘善意忽略’的態度是錯誤的,”聯邦銀行的一位官員表示,“同其他國家一起表態干預會有幫助。” 法蘭西銀行一位官員也注意到美國政府政策的陡然轉向:“里根的人突然間意識到市場可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
- 我的微信
- 掃一掃加好友
-
- 微信公眾號
- 掃一掃關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