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 作者:[日] 菅原道仁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 內容簡介
人的大腦天生就有惰性,由于惰性的存在,人們會貪圖享樂、止步不前。這與我們理想中的成功人生是背道而馳的。
不過,大腦也是可以訓練的。通過訓練自己的大腦,我們不僅可以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而且還能讓人生變得更高效、輕松、富有活力。
那么,大腦訓練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研究發現,只要從提升興趣、立刻行動、積極行動、持之以恒、正確決策、挑戰自我、情緒管控這七個習慣入手,我們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腦、激活大腦潛力,讓目標實現變得輕而易舉!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 目錄
序 大腦其實很“懶惰”
第1章 決定行動力的基本物質 ——多巴胺
如何激發大腦主動性
多巴胺控制法
Step1 自我暗示
Step2 將大目標分解成階段性小目標
Step3 促進多巴胺分泌
提高多巴胺水平的方法
容易半途而廢的共性
從“行為”到“習慣”究竟需要幾天?
第2章 立刻行動
工作帶來興奮感
從散步中誕生的驚世杰作
“立刻行動的大腦”只加分不扣分
放棄追求滿分
速度or質量?
無法立刻行動源于“認知歪曲”
“立刻行動”的行動指南
第3章 積極行動、快速行動
拖延是全世界共同的煩惱
大腦設定了拖延程序
過度的心理壓力可能導致拖延癥
從優化電腦配置開始行動
積極勤勉才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積極行動”不適用于反感之事
切勿“亂貼標簽”
“錯誤成功體驗”助長拖延行為
偶爾也需要“拖延”
人類天生不擅長處理多重任務
過度的多重任務處理習慣可能導致癡呆癥?
“整潔的環境”提升專注力
多巴胺控制法有助于養成好習慣
“積極行動、快速行動”的行動指南
第4章 持之以恒
“喜新厭舊”乃人之常情
“游戲化”防止思維“公式化”
在“倒行”中“前進”
“游戲化”案例
阿德勒認為“扼殺自由”的“尊重需求”究竟是指什么?
“他人尊重”與“自我尊重”
持之以恒的關鍵在于“發表會”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學會描繪理想藍圖
降低大腦“期望值”
“持之以恒”的行動指南
第5章 下決定、做選擇
決策的瞬間大腦究竟發生了什么
切勿亂貼標簽,克服“自認優柔寡斷”
“小小決策”巧妙促進多巴胺分泌
“情感”與“理性”并非相互對立
做出決策的堅定態度有助于減少“選項”
享受決策的樂趣
第6章 挑戰自我
“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難以維持生存
日本人的大腦天生傾向于逃避挑戰
活用“模仿細胞”
積累“不同尋常”的小選擇
放下過去,展望未來
我們往往因“未做之事”而后悔
第7章 保持心平氣和
“憤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發怒后忍耐6秒
將“憤怒管理”轉化為習慣
將憤怒轉化為“原動力”
“憤怒的大腦”容易萎縮
沒有誰“天生溫柔”
請先實現自我滿足
觀摩學習
后記
超級大腦的七個習慣 精彩文摘
早在公元前,人類就開始不斷重復“年初設定目標然后失敗”的“行為”了。
即使到了科學技術、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達成目標依然困難重重”,換言之,“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干勁”。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獲得“主動行動的大腦”,是否對所有人來說都非常困難呢?
世界上還是有許多人通過辛勤努力最終獲得了成功。
毫無疑問,他們非常擅長“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干勁”。
例如,請回憶一下職業棒球運動員一郎選手。
- 我的微信
- 掃一掃加好友
-
- 微信公眾號
- 掃一掃關注
-
評論